今年没被新政关停的机构中,因为自身办学艰难而退出市场的还不少。大家都在说市场竞争激烈,大机构抢地区份额,小机构抢校区生源,但很少有人想过,“为什么我的学生能被别人抢走?”
大力度的营销带来流量,转化率却收效甚微。高成本低价短期班能带来初始学员,续班率依然是问题。调查走访一些今年消失的机构校长,发现他们的机构都有个共同点:课堂留不住学生!
这个最本质原因,其实也在预示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机构,因课堂出问题而消失。因为,随着教育改革的快速推进,未来,课堂将会是决定机构转化率+续班率两大关键生存指标的主要因素。
三个层面分析:
1.与公立学校相比,教育机构所有的产出都只能来源于课堂,拥有高质量的课堂才意味着学生在课外有选择你的理由,才能吸引更多的学生。
2.与同类机构相比,营销方法可能都在用,名师可能被挖走,服务流程可能被模仿,唯有相对封闭的课堂及课堂产出的结果,是你留住学生的独家“秘方”。
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做教育最重要的是长远的眼光,未来市场需要的还仅仅是我们目前所做的“课外辅导”吗?
未来教育机构的课堂,需要承载、承担的更多。
一、课堂革命已经掀起,我们的课堂急需改革!
2017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了深入阐释,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
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坚持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陈宝生
1. 课堂关注素质水平与应试水平共同提高,是必然趋势。
去年,在对教育部长陈宝生的“课堂革命”的分析中指出,当下传统课堂无法解决素质与应试水平共同提高这一问题,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教育机构。
今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的背后,其实是针对一些应试教育培训机构,完全不顾及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以生硬的“应试”为导向加重学生压力的现象。
由此来看,做文化课培训的机构只抓应试不考虑素质水平,与政策相悖行不通。而当下的课堂却又无法解决素质与应试水平同提高,因此,教育机构的课堂急需改革。
2. 关注学生个性体验的课堂,才能保证续班率。
为什么我们很多机构套用了新东方七步教学法、借鉴了学而思标准教学体系后,效果依然寥寥,续班率毫无改进?因为课堂落地效果差,没有关注到学生的个性体验。标准化做的好,离不开标准化体系内的个性化服务。
在校外,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才是赢得认可的前提。想要保证续班率,就需要进行课堂改革,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个性体验。
3. 没有职业幸福感的课堂,无法为机构创造高质量的教学。
和其他行业一样,能最大程度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因素之一就是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来源于为不同的学生创造不同的方案、来源于不同方案取得不同的成就。再看我们的教师,除了教研、销售之外,留在课堂上的精力还剩余多少?
所以,出现这些现象也不足为奇:教师备一次课后机械、重复的讲无数次,甚至连练习题都不换;“穿新鞋,走老路”,依然进行“填鸭式”、“刷题式”的教学……如此课堂,既是在机械重复中一点点浇灭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更是限制了课堂的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大机构的课堂改革已先行一步
其实,对于这场“课堂革命”,中小机构还未觉察或还在观望之时,大机构已经开始行动了。
新东方在研究并于今年暑期正式采用了新的课堂模式: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语言输出、情感输出、逻辑输出、行为输出四方面解决学生没兴趣、学不会、不会用和记不住的4大问题,并配以学管师的反馈和监督。
好未来研究的智慧课堂,利用“教育+人工智能”,重塑个性化教学体验,关注学生的个性成长。好未来在双师课堂布局中,更是一直在强调用科技赋能教学,用数据掌握个性化学情。
三、中小教育机构的课堂如何改革?
1. 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性体验和个人成长。
“教育部长陈宝生的文章如此说:“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提取到三个关键词: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转换到教育机构角度,我们要打造什么样的课堂才算是“以学习者为中心”?
>>>这堂课是学生想学的!(个性化)
如点餐,适合自己口味的,才有食之欲望。符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的学习内容和训练节奏,有针对性的指导,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这堂课是有趣的!(多样化)
多样化的课堂能够照顾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包括教学模式、呈现方式、内容编排等。1个教师对所有学生千篇一律的教学和对1个学生千篇一律的教学,不可取。
>>>这堂课是有效的!(高质量)
培训机构的课堂与校内课堂评价标准不一样,有效的课堂是让学生和家长都明晰这堂课的价值。两种方法:展示过程,把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过程用合适的方式记录下来;展示结果,把学生进入课堂和要离开课堂的学情分别做测评,对比出结果。
无论是记录过程还是对比结果,都是课堂的价值,要传递给学生和家长。
2. 解放教师,让教师保留更多的精力创造更大的价值。
学生需求什么,决定教师做什么。“想学”、“有趣”、“有效”转换到教师的角度,就有了答案:解放教师,让其用更多精力服务课堂。
“2018年3月16日,全国两会教育部长陈宝生答中外记者问时,特别呼吁:我们给学生要减轻负担,要给老师也减轻负担,要把时间还给老师,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素质、提高质量。
如何解放教师?
>>>转变教师的角色,从课堂的主导者变成组织者。
一直倡导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再是课堂主导者,而是组织者,他更多的精力是研究如何让学生主动得学,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这个道理。
>>>为课堂保留更多的精力,为更多的学生创造可能。
如第一部分所言,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来源于创造,同等劳动强度创造的价值越多,职业幸福感会跟着提升。比如双师课堂出现,让教师能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上,同一时间段1位教师以前只能服务一个教室、20多名学生,现在可以同时服务上百个教室、几千个学生。
教育产业高速发展的现在,不变就是倒退,不变就意味着要被替代、消失。课堂最能直接传递教育机构的价值,产出教学质量。当我们不停找寻各种快营销手段的时候,不妨静下来想一想:什么才能够支撑起百变的营销方法?答案是教学质量,且它来源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