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学校管理系统检索到《吕氏春秋》中记述了这样一则寓言:洧水泛滥,洪水淹死了郑国某富豪家的一个人。该人的尸体被邻村的人打捞起来后,富豪家的人要求买回尸体。然而捞到尸体的人要价太高,富豪家的人不愿接受,他们找邓析出主意。邓析说:“不用着急,除你之外,他还会卖给谁?”于是,富豪家的人便耐住性子等着捞到尸体的人降价。捞到尸体的人总不见富豪家的人来买尸体,等得着急了,也去找邓析要主意。邓析说:“不要着急,他不从你这里买,还能从谁那里买?”捞尸体的人便也耐住了性子守候对方。
因为双方倘若都坚守了邓析的主意绝不妥协,那么,事情也就永远得不到合理的解决。眼下的学校管理中,管理方与被管理方之间,很多时候也正如故事中的人。管理方手中权力管辖下的诸多利益,正如那具尸体,往往成为管理者向被管理者索要高价付出的“法宝”。在管理者的意识中,被管理者因为诸多原因的制约,无法摆脱眼下的生存方式而另谋高就,他们必须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寄托于自己所依存的学校。
被管理方也同样拥有这样的心态。在被管理者的意识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现实工作环境下,学校的正常教学,学校的未来发展,都只有依靠教师的工作来实现。教师对工作的投入度,便是教师和管理者间讨价还价的资本。
对管理方而言,表面看来,强权在握,培训学校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单方的一厢情愿而制定出一系列管理条例,并用这些条例约束教师,迫使其就范。对被管理方而言,以工作的投入度为筹码来要挟学校满足自身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同样只能损伤自身的工作。双方利益无论实现与否,都只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伤害。如何才能跳出“邓析诡论”的怪圈,实现管理方与被管理方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呢?这就需要在“共赢”上下足功夫了。
首先,应试大背景下的加班加点,完全可以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容纳了全体教师智慧和参与精神的具体方案。其次,强权永远无法征服人心。要想所有教师都最大限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管理者就必须彻底摆脱的强权意识,而代之以公仆心态。第三,教师也需要以一种积极心态投入工作中。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这种成长,又只能来自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实践。可以说,越是在教育教学上肯下功夫钻研的教师,其专业发展速度也就越快。
培训学校管理系统断言,邓析式的“进”,只能激化双方的矛盾,使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变得复杂化。越是在乎自己的权利,失去权利的时候越多。反过来,宽容一些,民主一些,让所有人都有说话的权利,彼此坐下来认真探讨,在这样的“退”中,一切都会向着良性方面发展的。
关注微信公众号:k12时讯
或拨打联系电话:400-030-2960
浪腾软件官方网站:http://www.climbtour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