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好不好?上课的老师,少则几个月多则半载甚至一年的准备,反复磨课,一次次推倒重来,苦归苦,但是经历这么一次磨练,无论从技术还是理论水平上,都会一下子把同伴甩出好几年。原本是个好事,但是当获奖成为某些专家的面子和领导的管理业绩,这个东西就变味了,一是为了获奖不择手段,弄虚作假投评委所好;二是评比搞黑幕搞平衡,比靠山看颜值潜规则盛行。所以有关学校管理系统公开课,变成了专家叫好、老师叫苦,参加过的人则是百感交集。
“职称评定”要不要?职称评定,原本是为了给教师的个人专业发展树立一个中长期的奋斗目标,各项标准里面最受人诟病是“科研成果”。做课题写文章,真正优秀的教师都从这里走出来的,因此通过这种带有一定“强制性”的手段,“逼”着教师去思考、去成长,为的是不让他们成为牺牲自己和学生健康换分数的所谓“师德楷模”。但是当职称评定被当成了权力工具,成为管理者“治人”的手段、“评价”教师的杠杆,一个好东西又变味了。
教案“规范”对不对?很多学校对教案格式、内容有明确的规定,甚至于到了是否手写、要写多少字、详细到每个环节做什么多少分钟,看似严苛的规定,本意是为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学校管理系统本质上也属于一种行动研究和培训。但是当不分学科特点、教师经验差异,而只求美观好看,目的只是为了在各种“评估检查”中落得上级的好评。
“绩效考核”该不该?本来学校是个传播思想的地方,教书这件事不同于生产流水线,没办法搞计件制,管理者也不是质检员。那么教师的业绩如何评价?任何一所学校,恐怕花上几十年都弄不出来一个称得上理想的方案。教育中这类纠结的事儿太多了:教师培训原本是为了帮助教师自我提升的,结果发现提升的仅仅是行政部门冗员的利用率;这些年,管教育的太多,教育也管的太多;研究的多了、发现的问题也多了,这些问题经不起研究,因为越研究越发现:那全是解决不了的问题。
目标和手段、形式和内容,因为管理者的出发角度不同,必然产生偏差。有关教育问题的种种讨论、种种观点,拆开来单独看个个都像真理。但是当放在一个完整的教育逻辑链上,情况则大不相同。所以,关于学校管理系统教育管理的各种“该不该”、“对不对”,永远没有结论。借用罗胖和吴晓波的两句话:做一个糊涂时代的明白人,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才是老师应有的教育情怀。
关注微信公众号:k12时讯
或拨打联系电话:400-030-2960
浪腾软件官方网站:http://www.climbtours.com